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全本精品 · 总排行榜  

第三百二十二章 沟通总督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作品:影视从四合院阎解成开始 | 作者:我是六只鱼


 热门推荐: 雪鹰领主 完美世界 武极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贴身校花

    笔趣阁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目前这个年代的港岛,形势相对的其实还不错。www.luanhen.com

    因为朱传文在关外抵御住了日子。

    日子也就没有能够在关外汲取到太多的利益。

    虽然日子攻略东南亚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少了关外的补充,日子要少太多的战争潜力。

    港岛虽然也经历了一些战火。

    但相对受到的破坏还是要小上很多,虽然也经过了一次投降,基建方面损失了很多。

    但没有几年经济完全停滞的黑暗时期。

    经济方面的损失有,但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恢复起来肯定要比完全破坏后容易。

    有很多的资本和技术,并不算完全离开了港岛。

    虽然暂时离开了,但是还比较容易回来。

    可以说是跑了又没有完全跑。

    “大哥,港督要约见你。”

    从中环回来的传杰对着朱传文说道。

    传杰去市中心主要还是忙活老朱家商业上的事情,主要是买一栋大楼作为银行总部。

    港岛不同于关内关外一些地方的区别,也是有许多的欧式建筑。

    百米以上的高楼没有,但是几十米的楼还是有的。

    老朱家既然要办银行,就有跟汇丰对比一下的想法。

    工厂什么的开在偏僻的地区没有问题。

    但是银行必须开在市中心闹市区。

    开展业务主要针对的也是港岛原本的居民。

    朱传文带过来的人,个个都有家底,存储业务需要,需要借贷业务可以说是了了,资金根本就利用不起来。

    “哦,已经有新总督来上任了吗?”

    之前朱传文一家到港岛的时候,港岛刚好是一个没有总督,直接被军管的状态。

    上一任的总督,投降之后被日子俘虏过,虽然已经被救了出来,但怎么也不可能还继续接任。

    “大哥,新的总督姓葛。”

    传杰这些人,接触了许许多多的外国人,当然知道外国人的姓氏该怎么称呼。

    还这么叫,主要是老朱家私下的习惯。

    “葛##?”朱传文本能的回道,这个姓确实熟悉。

    “对。”

    “这是一个有能力的总督,跟他们约一下,咱们一起过去见见。”

    这个总督,虽然到港的时间,稍微早了两年。

    但是能力方面毋庸置疑,恢复港岛的经济,目标和朱传文的一致。

    两个人也就了合作的基础。

    整个港岛只有四五十万人口的情况下,朱传文带来了几万人。

    就算不担任任何的职位,也一样的有一定的话语权。

    加上朱传文是带了大笔资金过来的情况,话语权当然就要更重。

    如果加上了朱传文在关外,留下那么多香火情的情况下。

    目前这个阶段,没有人敢轻视朱传文。

    这一次战争之后,英子已经没有那么强。

    对朱传文已经是一个需要尊重的态度。

    这个年代,港岛的工业真的不太行,工厂不到千家,工人也就不到二万。

    也就不怪岛上有那么多人没有一个固定的工作。

    男人工作都不好找,更不要说是女人。

    现在港岛的市中心,跟朱传文准备筹建的元宝镇,其实是一个情况,都是百废待兴。

    朱传文带来的人,虽然因为修建的房子还不够。

    有的需要暂时住一下帐篷,有的需要集体挤在一块居住,居住环境不是很好。

    但其实本身的港岛居民,这年代居住的条件,可以说也没有强到哪里。

    有很一部分人都是露宿街头。

    也就是港岛的气候温暖,要是换在关外的冬天,这些人露宿街头根本生存不下来。

    港岛这个时期,除了少数的商业、公房之外,建筑也还没有流行起来钢筋混迹土。

    民居的风格,主要还是木制的唐楼和骑楼为主。

    这种木制结构,抗灾能力有限,免不了在炮火之下损毁。

    再加上了短时间内涌入了大量人口,很许多人“无家可归”真的就不意外。

    “还希望朱先生咱们一起建设好港岛……”

    “没问题,不管是招工还是投资,都没有问题……”

    虽然总督有的没的,跟朱传文说了不少,就连当初当初关外的战役,都能跟朱传文扯上不少。

    就连政治方面也跟朱传文试探了不少。

    但总督的目的其实还是为了朱传文可以多投资。

    不能只在自己的地盘投资,市中心已经满目疮痍,也很需要资金的投入。

    在总督已经决定把港岛发展成,东方甚至世界制造中心的情况下。

    这种捡钱的投资,朱传文没有不投资的理由。

    至于总督希望朱传文帮助一些就业。

    其实问题也不大,最繁重的一批工作,朱传文也并不希望自己人做。

    这个年代的港岛人,吃苦耐劳方面,真的不弱于关外和关内。

    工人一天工作十六个小时,完全就是家常便饭,整月无休也不是啥问题。

    生活上压力搞的这些人,只有这么卷,才能生存的下去。

    “传杰,看到这些人怎么卷了的没有,咱们也要卷起来。”

    在港岛中环,看着忙忙碌碌的工人,朱传文对着传杰叹道。

    大多数地区的发展阶段,都离不开人口福利。

    现在的港岛还好,人还不算太多。

    但是等不了太长时间,也就几年就会成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大哥,咱们弟兄们也不是吃不饱饭,咱们跟他们卷什么?”

    这些工人距离传杰的生活已经可以说是挺远。

    从去春合盛当学徒之后,当工人就跟传杰没了关系。

    “咱们这一代找饭吃不是问题,但是不卷一卷的话,下一代还有没有饭吃,那就不一定了。”

    港岛之后的几个商业大佬,这个时候其实都已经生活在港岛。

    这些人虽然可能还当着小贩还是船工,但是说是要起家,赶着风口的话,那也很快。

    跟这些人的商业竞争,压力其实还是很大的,比菜鸡互啄的难度高多了。

    “大哥,你的意思是?”

    “孩子的教育要抓的紧一点,每个村里要建小学,镇上要建中学,最好的是能搞一所大学回来。”

    跟港岛的其他人卷,当然是卷怎么鸡娃。

    这方面朱传文有丰富的经验,相信可以通过自己丰富的内卷经验,卷过其他人。

    卷孩子当然就是卷孩子的学习,全面发展当然很好,但是文化肯定最重要。

    这种方式虽然不能说好,但是真的有效。

    等着这些孩子,上了大学,然后进入到港岛的各个部门,各个行业。

    很容易就可以影响到方方面面。

    “那我回去了跟玉书说。”

    玉书在朱传文的势力内部,教育行业一直都很有影响力。

    跟着过来做过老师的人,或多或少跟玉书都有过接触。

    “让你家玉书带个头,做过教育的都先别急着退休。出来继续发挥一下余热。以前咱们没条件,但是到了这边,普及教育是必须的。”

    朱传文现在已经没了什么身份。

    现在和大家一样都是一个平民,最多算是一个还没有得到官方承认的镇长,已经不好再对其他人直接命令。

    这种一言堂的模式,并不科学。

    别人并没有朱传文开挂的远见。

    以后的事情,还是需要所有人沟通着解决。

    “这个我支持,当初咱家都穷成那样了,我还读了好几年的私塾。”

    传杰能有现在的成就,跟着朱传文这么多年,都没有脱队。

    跟读了那么多书,肯定脱不开关系。

    “要过轮渡了,过了轮渡再说。”

    没有隧道的情况下,要过港就是搭轮渡。

    朱传文到了港岛还做着汽车,主要是因为朱传文本身有钱。

    其实港岛的经济,并不如朱传文发展了好多年的冰城。

    港岛的汽车保有量,其实还没有一千。

    这个年代港岛的主要交通工具,其实是人力黄包车。

    人力黄包车也不贵,几分钱就可以做。

    跟关外最多的马车驴车区别也很大。

    地区不大,也就不需要考虑续航问题。

    人力基本就足够,想去哪就去哪。

    以后要发展的也是电车和汽车巴士,跟畜力车着实没什么关系。

    目前为止来说,冰城其实比港岛更能说是远东商业中心。

    但是港岛代表着是未来,朱传文等于是放弃了现在,去掌握未来,肯定不亏。

    “大哥,这现在不就是一个鱼港吗?”

    虽然港岛这边驻扎的有军舰,但是不能改变,这边现在支柱产业,是渔业的事实。

    这个时期,港岛的工人主要都是依附着码头生存。

    自古以来,码头趴活都需要帮派的支持。

    所以很自然的很多人就都会加入社团。

    没有社团,去港口当苦力,不是被欺负不欺负的问题,就挺容易接不到活儿。

    工人在码头做工其实一个月也就赚三五十港币。

    港币和银元的汇率,大概是二比一。

    一个月一个工人能赚十几块银元当然不算特别少。

    但是考虑一下港岛这边有租房的压力。

    战争年代物价又经过了多次飞涨,大部分的产品都比之前贵几倍。

    本土土地出产又不够丰富,生活成本要高上很多,这些钱也就不能说很多。

    只是最底层劳动的话,工人家庭幸福指数真的不高,只能说是希望很大。

    “鱼港确实是鱼港,但是这也不是一般的鱼港。你还是要多看看这块地方,成为货运中心的潜力。”

    朱传文对着传杰说道。

    传杰现在要看肯定是看不出来的,还是要等局势有变化,才能看的出来。

    这个年代的港岛贸易虽然不错,但是主要还是依靠着国内。

    “大哥,这就是咱的船都不卖,准备做货运的原因?”

    “对,那是船吗,那是金蛋,哪有杀鸡取卵的道理。”

    港岛发展货船和关外的铁路一样重要。

    朱传文自然不会把商船给卖掉。

    相比于到时候认识一下船王,哪有自己有一个船王儿子方便。

    老朱家现在就儿子和孙子多,一个负责一个行业,都还能有点剩。

    “传文,咱们都到港岛来了,你怎么还是不着家。在关外的时候忙,到了港岛,还有那么多事情要忙吗?”

    回到家之后,朱魏氏对着朱传文絮叨道。

    明显是想要朱传文在家里多陪伴一下自己。

    可能三兄弟都还小一点的时候,朱魏氏和朱开山都最喜欢传武。

    但是事实证明,传武不顾家,也不可靠之后。

    老两口最喜欢和器重的就变成了朱传文。

    “这不是刚来吗,等事情都上正规之后,我就不管了。”

    这个阶段,朱传文必须帮着自己的一帮子人,争取到一定的地位。

    不只是经济上,就是政治上,朱传文也要帮着自己人改变一下局面。

    有能力做这个事不去做,朱传文不能接受。

    “有什么事情交给孩子们去做就行了。你一直不放手让他们做去,他们什么时候能长大。你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民团都带起来了。”

    朱魏氏继续说道。

    孙子太多,也就没有仅有的三个儿子值得那么希罕。

    “我知道,下面建工厂的事情,不是都交给他们了吗。”

    塑胶业、成衣业、纺织业算是港岛这边的经典行业。

    朱传文当然一个都不会放过。

    本来朱传文这么多年,也都一直没有离开过这些生意。

    从事这些行业,其实也能影响一下整体的审美。

    港岛毕竟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地方。

    所以服装审美方面,难免就要受一些西方的影响。

    底层的人,对服装没有什么选择权。

    能够吃饱穿暖就很不错,大部分都是上白下黑的汗衫裤子,不分男女。

    但是中层已经西方化了很多,很多人每天就是西装、洋裙,尤其是在外企上班的那些。

    朱传文设计出售一些传统的成衣,也能够把传统文化多保留一些。

    虽然这边传统文化其实保留的不错,但是再怎么也不介意可以保留下更多。

    “这边什么都好,就是说话我都听不懂。”

    老朱家一家当然也一起是市中心玩过。

    但是这边主流的是粤语,夹杂着一些英语。

    朱开山和朱魏氏这些就真的听不懂了。

    沟通都成问题,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去市中心的兴趣。

    这是朱传文这些人的整体问题,有能沟通的人。

    但大部分人出去都是跟哑巴差不多。

    “没关系,来咱们做工的,我让他们都跟咱们学话就好了。”

    如果地位足够,朱传文把普通话在港岛普及起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 翻页上aD开始 -->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本站强烈推荐给您以下精彩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友网络分享与转载,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不认同,请离开本站。

若本站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飘天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5008561号

XML:1  2  3  4  6  7